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文件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17-12-29 17:01:01   点击:次   【打印】【关闭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市文广新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不断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广电融合发展,积极引导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全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夯实基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及相关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濮办20176)和《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濮政办201716)等文件,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南乐县通过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指导濮阳县积极参加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40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个社区图书馆分馆建设工作。各级文化馆(站)开设文化服务项目平均12个以上,举办培训400余期,培训人员20000余人。开展全市基层宣传文化协管员培训39期,全市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培训班培训人员110人。举办“濮阳市市民大讲堂”、“文心讲堂”、创新发明、书法绘画、戏曲等专题讲座36期,开展阅读活动100余场次,10000余人参加。

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站),文物类博物馆、纪念馆等继续实施免费开放,规范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截止目前,全市累计接待参观群众近150万余人,利用各类文化设施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服务群众300万余人次。完成2932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工作。

(二)活动纷呈,文化惠民成效显佳绩

一是组织举办2017年春节文艺晚会、义写春联、灯谜有奖竞猜、现场书法大赛、“二月二”龙文化节等系列“春满中原”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民俗节庆、“教你一招”群众文化活动和濮阳市第三届“群文杯”书画展等群众文化赛事。二是积极开展 “文明濮阳欢乐中原”群众广场文化活动100余场。举办“群星耀龙都”2017年群众文化活动,挖掘特色优秀节目60个。三是组织“舞台艺术送农民”93场、“公益演出下基层”4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3720场,观众达10万余人次。“中原文化大舞台”在全市7个剧场演出49场,“中原文化大舞台优秀电影放映工程”放映电影936场,极大的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四是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成立全省首家政府性全民阅读组织—濮阳市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4·23世界读书日期间举行了“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打造书香文润之城”全民阅读启动仪式和“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专题讲座,并组织有新华书店等30多家出版物经营企业参加的全市优秀图书展览会。命名新华讲堂等7家单位为全民阅读讲堂。推荐2个家庭参加2017年全国第三届“书香家庭”评选工作。集中宣传报道了一批全民阅读先进典型。

(三)繁荣创作,文艺生产传播结硕果

坚持以创作为中心,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推出豫剧《石墨的婚事》、《情与法》,杂技剧《水秀》,柳子戏《张清丰》,加工提高《大清诤臣窦光鼐》、《白毛女》等一批优秀作品。《大清诤臣窦光鼐》荣获“河南文化剧目优秀奖”和各类单项奖5项。《石磨的婚事》走进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参演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展演。杂技《侠˙-蹦床技巧》荣获“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最高奖“金菊奖”和第十六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最高奖“金狮奖”。《水秀》提升改版,自5月中旬推出以来,已演出26场,吸引晋冀鲁豫观众近4万人,社会效益良好 。成功举办濮阳市县级暨民营院团戏剧大赛在范县拉开帷幕,13台优秀剧目参赛并巡演各县区,展示了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风采。 “杂技艺术进校园”演出16场、“戏曲进校园”演出250场。并于元月份,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在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举办了濮阳市首期“戏曲进校园”成果会演,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出席活动,参演小朋友200多人,演出涵盖京剧、豫剧、黄梅戏、越调等多个剧种,市电视台等10多家媒体进行了播放报道。6月中旬,在市实验小学开展了“戏曲进校园”观摩推进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锦印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人员观摩了市实验小学“水韵戏社”汇报演出、2000余名的学生戏曲操表演,参观了校园戏曲文化营造和全市戏曲示范校创建成果展览。

(四)开拓创新,文化产业加快推进

文化事业、产业“双轮驱动”,积极谋划文化设施建设。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计划,预计年底建成投用。濮阳杂技艺术学校基础建设完成。濮阳市印刷创意产业园已入驻开工企业4家。市戚城文物景区筹资290余万元对子路博物馆其进行改造,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一批人物雕塑、壁画,并做好《圣门之哲”——子路历史文化陈列》陈展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与北京中传未来投资有限公司就项目落地达成投资意向协议。五代城墙保护展示项目,一、三段砌砖保护已完工,二段原貌保护完成,基本达到对外开放条件。澶渊之盟纪念馆于929日开馆对外开放。配合完成清丰县、南乐县、台前县大运河文化产业项目7个。完成谋划濮阳市黄河非遗小镇、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博雅惠文书院项目、龙韵文化创意产业园及大运河文化等文化产业项目。

积极组织、指导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2017年度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项目、2017-2018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推荐濮阳市华艺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濮阳市憨婆婆精丝老粗布有限公司、南乐凯嘉工艺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第七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河南省杂技集团《水秀·水灵寻》杂技剧目为2018年度省级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扶持新型文化业态项目。

配合商务局完成了我市杂技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工作调查摸底和汇报工作。组织推选2个项目参加全省文创之星大赛,项目负责人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完成组织河南省杂技集团杂技出访代表团赴新加坡参加“2017年新加坡华人中秋亮灯庆典”演出工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组织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礼品展等最具影响力的大型交易会,展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促进文化交流和产品交易。

杂技产业龙头地位日益突出,国内市场演出红火,各杂技团队演出活跃,浙江横店、四川成都、杭州千岛湖、深圳、张家界、桂林、广州等国内城市演出不断;国外演出市场不断巩固,驻外演出遍布韩国、美国、马来西亚、丹麦10多个国家,受国内外观众赞誉。

(五)硬化措施,文化遗产保护强推进

《戚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通过省人大审议,将于201811日起实施。《戚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是我市今年唯一的重点立法项目,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立法起草小组,通过调研考察和对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收集工作,完成了《条例(草案)》的起草。《戚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出台后,将成为戚城遗址保护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

按照《戚城遗址保护规划》的设计,依据《戚城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国家文物申请专项资金,主要是对道路、广场、景观进行提升改造,更新标识牌、游人座椅和对城墙、会盟台进行保护和展示。编制完成了王家大院、魏氏墓碑、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地、普照寺大雄宝殿等维修保护方案,对文物进行修缮和维护。对濮阳县五代城墙、王家大院、台前县汪洋故居进行抢救维修,有效保护了文物本体。

配合卫辉至濮阳高速公路、引黄补淀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文物调查勘探,调查钻探面积30余万平方米,发掘明清墓7座、石棺2座、墓志2合,出土陶器、瓷器等器物10余件。

充分利用“4·18国际古迹遗址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物宣传、展示活动。610日举办了“濮阳市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庆祝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内容有濮阳市首届非遗生产性保护创意大集、濮阳市稀有剧种展演、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览等,充分展示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姿多彩和传承保护的丰硕成果。117日启动“非遗进校园”活动。

举办濮阳市童画杯第四届二月二·书龙画龙少儿书画作品展、《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图片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濮阳历史展览》、《朱宪民摄影展》、《濮阳红色历史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等,临时展览活动丰富多彩。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英雄冀鲁豫荣获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我市首家民办博物馆——范县刘家老院民俗博物馆获得省文物局批准成立。

在全市不定期开展文物建筑安全、消防安全大检查,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全市文物安全。

(六)讲好故事,广电宣传塑精品

2017年市广播电视台全面深化改革,广播、电视按照“三定方案”实现彻底融合,于226举行了全面改革、全新改版开播仪式。改版后的市广播电视台立足突出地域特色、讲好濮阳故事,共设新闻综合频道、公共频道、晴彩电影频道、广电新媒体、新闻频率、交通频率等6大更接地气、更加专业的传播出口,收视率明显提升,均已完成年度创收任务,改革得到市委改革办肯定。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先后承办了《濮阳好人》颁奖盛典、《五一大工匠》颁奖典礼,完成濮阳市2016综合表彰会、2016感动濮阳十大人物颁奖活动、2017濮阳市春节文艺晚会、产业集聚区观摩等各种随行广播现场直播活动10余次。精心制作的专题片《改革花开遍龙都》社会反响良好。

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安全播出各项管理措施,确保春节、“两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党的十九大等重要播出期的安全播出,全年无事故发生。强化对“小片网”及广播电视广告监管等广播电视行政监督管理工作。大力推动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积极推动“百县万村示范工程”广播器材配置工作,配合省局完成对范县、台前广播器材配置。

积极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出台了《濮阳市关于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的实施方案》,五县四区老放映员补助问题已解决。

(七)创新机制,文化市场监管再提升

强力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取得新成效,获文化部市场司、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通报表扬。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南乐县西街关村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放宽准入标准,优化审批服务。继续推进“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和服务平台”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县(区)平台应用推广工作,实现文化行政审批无纸化网络办公。创新文化场所规范经营登记评分监管体系,对市城区98家文化经营场所的规范登记进行评定,并在濮阳日报、濮阳广播电视报进行公示。加强文化市场环境安全监管,对所辖的网吧、娱乐场所、书店、印刷企业等120余家,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档案,做到一户一档、动态化监管安全生产工作。扶持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市场领域,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强化市场监管,净化社会环境,先后开展了“闪电”、“净网”、“清源”、校园周边综合整治、查堵政治性有害出版物专项行动等29次专项治理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万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店挡摊点5129余家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4000余册,处置网络有害信息5500余条,关闭网站20个,查处非法电台6家,查处立案32起。开展“新闻四假”和新闻敲诈专项治理行动,排查新闻出版单位、记者站、内资出版单位52家次,收缴非法报刊1300余册(份)。开展演出市场专项检查,共检查演出场所26家次,全程监管营业性演出活动134场次,叫停违规营业性演出6场,立案查处濮上园庙会演出、德云社专场演出等2起违规演出活动。集中开展酒店宾馆卫星电视接收专项检查,检查各类宾馆酒店63家。做好艺术品市场监管,督查全市22家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登记。

(八)严格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呈新态

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和“一创双优”教育活动,切实抓好“学、做、改、促”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全员参加、上下协调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强化组织落实,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管党治党常态长效。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督管理,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河南安嘉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未经审计的账目进行内部审计。加强警示教育,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开展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 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做到警钟长鸣。发挥广电新闻媒体优势,通过“阳光热线”节目,加大政风行风建设力度,增强廉政文化渗透力,取得良好效果。

(九)建章立制,作风建设再加强

大力推进文广新系统作风建设,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要求,强化制度建设,重点围绕局长办公会和党组议事规则、财务管理、保密工作、安全工作、公务接待、行政效能管理等分类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正式文下发了《濮阳市文广新局制度汇编》,建立了较为严密的制度管控体系;注重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建立健全了“二五学习”、理论学习制度,以党委中心组带机关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开展思想作风整顿,推行红色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坚定了理想信念,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实施精准扶贫,结合单位实际,起草了《濮阳市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带头、进村入户30余次,解民忧办实事,为后李楼村完善配套设施,打机井6眼,谋划村文化广场建设,完成了广场大院的土地平整。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慰问老党员、五保户30户,发放慰问品。组织文化下乡、优秀电影放映20场。扎实做好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创建、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提案办理、信息、保密、档案、车辆管理等各项工作。做好各类会议和重要活动的筹划、布置和落实,推动了全面工作的落实。

(十)强化措施,巡察整改全面落实

进一步强化党组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整改落实巡察反馈意见一是加强党的领导落实两个责任。在落实巡查整改工作中,切实履行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做到亲自研究决策,亲自部署推进,亲自检查验收;班子其他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压力。二是成立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整改工作督查组,制定了巡察整改工作方案和台账,把整改任务梳理归纳为6大类17项,按科室(单位)职能,逐个细化方案,明确整改任务、整改目标、责任单位和整改期限,建立了55项具体内容的整改台账。实行整改工作推进周例会制度2周一督导或根据工作需要随进行督导,确保整改成效三是盯重点领域深化问题整个,针对巡察反馈的问题,局领导班子深入市直各单位各县区开展集中调研活动帮助解决2017年推进工作存在问题坚持持续用劲,做到目标不变、标准不变、力度不减,进一步巩固整改工作成果,确保各项整改任务顺利完成。四是以整改成效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督促各单位、各科室切实把巡查整改工作与各项工作科学统筹起来,做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推动各项开展。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面对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各项工作统筹不均衡,不同程度的存在重业务轻党务,重业务轻服务的现象;文化投入不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活力不足,文艺作品良莠不齐;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还有很大差距;文化产业总量偏小;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高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提高认识,担当责任,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对文化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将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略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这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准确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神、核心要义,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重点围绕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如何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着力查短板,谋对策,把党的十九大做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工作举措,推动文广新工作开创新局面。

(二)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协助濮阳县做好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和创建工作,鼓励其他县区争创全省示范区。建设60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管、用,促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以节庆和广场文化活动为重点,持续开展“春满中原”“舞台艺术送农民”“公益演出下基层”百城万场”“中原文化大舞台”“全民阅读”等惠民文化活动,掀起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新高潮。加大公共文化队伍免费培训力度,认真开展市县赛事选拔活动,积极参加省以上各类赛事活动。充分发挥市图书馆新馆服务职能,加强图书馆分馆监管,2018年分馆建设总数达30余个。持续做好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文润之城。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开展文化精准扶贫,继续实施贫困地区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送戏下乡项目,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加强优秀作品传播,推广繁荣文艺创作生产

着眼于出精品、攀“高峰”,坚持一手抓创作生产,一手抓推广传播,全面繁荣我市文艺事业。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争取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加强文艺作品展演传播。做好改革开放40重大节庆日期间的文艺活动策划、组织工作。参加国家、省各类赛事活动争取好成绩。

落实戏曲传承发展政策,完成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交流网络平台,抢救保护一批戏曲资料。继续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杂技进校园”活动,实现活动特色化、常态化、品牌化。

(四)开展文明探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依托我市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濮阳华夏历史传承创新区,继续做好濮阳古文化遗址的调查研究,努力开展好濮阳的中华古代文明探源工作。做好戚城遗址、清丰单拐革命旧址、范县颜村铺革命旧址、范县白衣阁革命旧址、瑕丘遗址、五代城墙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工作。积极推进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全面调查大运河遗产资源,编制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组织开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强化文物安全工作,加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搞好与公安部门协调,共同开展打击文物犯罪活动。全力配合大中型基本建设,做好我市基础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开展好非遗项目展演、非遗展板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等各类活动,多形式、多渠道打造非遗展示、宣传平台。进一步加大非遗项目展示传习场所建设,深度挖掘非遗保护场所的文化旅游效益。

(五)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探索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推动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协会、文化产业网、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等,完善产业发展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大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博物馆由静态展示向文化创意、参与体验转型,发展以濮阳市博物馆、中华第一龙博物馆、子路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博物馆游。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借体还魂”,走文化+的路子,鼓励和推动特色文化小镇项目与非物质文化等传统文化共赢发展。谋划储备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文化产业项目落地;

加强文化产品推介和宣传,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积极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国外和国内举办的各类文化产业交易活动。发挥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业务培训和行业交流,培养一批发展理念新、经营能力强、管理模式先进的高素质复合型经营文化产业人才管理队伍。积极参加全省文化产业融资项目路演活动。

(六)加快广电事业发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三贴近”, 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加强创新,拓展宣传广度和深度,提升报道质量,全力做好对内宣传报道,凝聚濮阳赶超发展正能量。精心打造新闻民生类栏目,切实加大对农业、社教类节目宣传报道的力度,切实改进重大活动、热点引导、突发事件的报道。密切与中央、省新闻单位的联系沟通,整合外宣资源,突出重点、挖掘亮点,强力推进对外宣传报道,展示濮阳良好发展新形象。强化精品意识,加强对节目评、听、看,抓好创新创优。濮阳广播电视报丰富报纸内容,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周刊》扩大发行和小记者活动。

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做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强化内部管理和安全监管,组织开展非法设台、广告监测、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管理、小片网治理等专项行动,确保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继续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影院管理工作,推进电影事业繁荣发展。

(七)坚持依法行政,繁荣文化市场

继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建立完善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打造高效、规范、专业的执法队伍。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升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文化娱乐业转型升级,促进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信用管理数据库,完善“黑名单”制度和“警示名录”制度,建立文化市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艺术品市场规范管理,促进艺术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严格把关市场准入和年度核验,推动新闻出版及版权工作发展。

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加强经营业主法律法规培训,增强经营业主守法意识,维护好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积极推进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和服务平台系统建设,全面开展县(区)平台应用推广工作。协调公安、工商等部门,扎实“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实现扫黄打非工作全覆盖。组织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闪电”“清源、净网、秋风、护苗”行动、交叉检查、暑期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全面推行文化市场“双随机一公开”工作,随机抽查事项达到执法事项的100%。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完成年度出版物补充更新。

(八)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和“一创双优”活动,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作风教育融入党员干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坚持“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围绕文广新重点工作,提高财政保障水平。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加大对文广新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继续搞好直属单位的财务公开和审计监督,开展对全市文广新系统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搞好文广新统计,加强分析研究。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机关协调运转水平。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构建信息、督查和新闻宣传工作大格局。提高宣传工作水平,加强舆情分析研判,提高新媒体建设能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督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科学的督查落实体系。强化国家文明城市、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等工作,依法履行职责、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稳定。

 

 

 

                                      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