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告公示

关于对市九届政协二次会议第39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8-16 16:07:17   点击:次   【打印】【关闭

濮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

关于对市政协二次会议第392提案的答

 

尊敬的郭海燕等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的提案》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这项民生工程的高度关注。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明确了办理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积极针对提案所提的问题开展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不断满足全市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局将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列为重点工作,制定了《濮阳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实施方案》、《濮阳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要点》,就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提出指导性建设目标,明确要求今年继续打造一批融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乡村建设一批文化礼堂、村史馆、民宿馆等。原则上每个县区不少于5家(全市不得少于30家)。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指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公共文化需求,采取新(改)建、共建和共享等形式,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和场景,形成更具人文关怀、审美品位、文化内涵、服务效能和社会影响力的公共空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式一般包括但不限于城市书房、乡村书房、文化驿站、文博艺术空间、公益文化空间、商圈文化空间、跨界文化空间、村史馆、非遗馆等。截止目前,建成以市图书馆为总馆,以51家社区图书馆为分馆的图书覆盖网络,构建市城区“10分钟阅读圈”。坚持城乡联动工作机制,目前已在各县市区的社区、学校、景区等打造高品质新型文化空间89个。其中,城市书房6个、文化驿站5个、村史馆24个、非遗传习所15个、以及39个主题文化空间。

2024年1月26日,濮阳市图书馆老馆城市书房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书房内现有图书5000余册,涵盖少儿、文学、历史地理、哲学、自然科学等大类,设有自修区、少儿阅览区、休闲阅读区、文创展示区。人们不仅可以读书、学习、聆听讲座,欣赏剪纸艺术,还可以开展文化沙龙活动,真正发挥了“图书馆+”职能,日接待读者150人次,第一季度接待读者1.2万余人次,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舒适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主要做法

(一)规划引领,突出城市特色

将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纳入濮阳市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同时,联合市发改、市财政局共同印发《推动濮阳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列为专项工作。立足城乡发展实际,在市城区学校、商圈、社区、景区内建设52家图书馆分馆。另外,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为彰显文化空间的文化味、历史感,我市利用中原油田仓库改造成集休闲、阅读、简餐于一体的文化街区濮阳工业设计小镇,范县利用本地瓷板画资源,建成一所集阅读休闲业务培训、文化展览、学术交流、传统艺术研究、书画直播等各类文化活动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

(二)提档升级,开拓服务效能

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过程中,依托各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等,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工作原则进行全面提升,既重视硬件,又重视软件,如:在市图书馆打造张之文学馆、在银行内打造银行书吧、在文化馆内布置阅读角落,将艺术鉴赏、轻食餐饮、非遗展览等融入图书馆、文化馆,建成别具一格的馆中馆,丰富群众体验。

(三)社会参与,助推融合发展

目前,我市乡镇街道及社区(村)的公共文化空间受限于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等原因,积极引入第三方参与文化空间的运营与管理中,切实补齐城乡短板。濮阳县阳光花园分馆是由置业公司支持建设的多功能群众阅读场馆,通过合作,由市局配送图书、电脑、借还机等,开馆后实现了图书统一采编、统一配送、通借通还,真正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图书馆”。台前县依托其旅游资源,在黄河岸边建成集接待大厅、民宿住宅、沿黄河步道、旅游参观游览区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同时,以乡村的各种民俗节庆、工艺美术、民间建筑、民间文艺、婚俗禁忌、趣事传说非遗传承等,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正实现了融合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在我市惠民文化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还存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挖细磨。

一是空间建设财政投入少,经费不足。各级文化场馆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支持。如,市图书馆新馆年运行经费375万年,至今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市城区内51家图书馆分馆,无专项建设与运行经费。文化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各级文化空间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空间文化品质形象有待提升。目前由于图书馆分馆管理主体的多元性,标准化建设不到位,形象标识不够醒目,在居民中的知晓度、认知度较低。另外,服务项目和内容不够丰富。多数分馆仅限于开展图书借阅、自修学习等常规服务。对活动的宣传散见于各文化场馆的官微、管理员的微信朋友圈等,没有长期固定的专用宣传平台或渠道;活动形式也只是常规的职工读书会、少儿诗歌朗诵、周末读书会。形式较单一、内容缺乏创新,难以持续有效地吸引广大居民的参与。

三是新型文化空间的选址问题亟待统筹。城市书房在前期的选址和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人口密度、布点便利性、服务半径、人文环境、馆舍面积等因素,又要尽可能寻找能免费提供场地、电力网络和部分装修建设的合作方,以便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因此,这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支持,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统一协调工作。

四、下步工作打算

在重视丰富新型文化空间的文化服务内涵、优化服务环境和创新活动形式的基础上,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提升其认知度和美誉度。

(一)对各分馆建设统一形象、统一标识、统一名称。设计吸引社会公众眼球的LOGO,应用于分馆入口、大厅、自助服务终端设备等线上线下场景,增强市民对新型文化空间的辨识度和忠诚度。利用濮阳名人效应、传统优秀文化或濮阳地域特色,逐步设立“慕名阅读”类的新空间,引导市民“渴望阅读”,以达到提升城市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的阅读效果。

(二)探索社区“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合理规划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落实到申报、实施方案之中,使其作为标准配置融入未来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嵌入社区生活场景。借力城市更新,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等方式对社区闲置、效能低下的设施、空间进行重塑更新,推动公共文化空间提档升级积极探索复合型的空间服务形态,以“嵌入式空间”串联社区多种类型场馆设施,打造“公共文化+书店(咖啡馆、餐饮、培训机构)”等公共文化服务新形态,以多元、多样、精品、跨业态的多功能服务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加强顶层设计和政府统筹,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市委市政府为引导的发展导向,竭力履行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责任将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列为一项重点工作,发动文联、工商联联合推进,全力保障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一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在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鼓励他们独立开办或通过冠名、股份制、捐赠以及提供优惠场地等政社合作形式参与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二发动志愿者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宣传、推广等工作,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保障等机制,提升志愿者服务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三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的准入、退出和评价、激励机制,培育更多合格社会力量,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居民参与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市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动他们在参与的同时更多地作为建设者身份出现,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参与其中,从而成为公共文化空间治理执行的亲历者与监督者。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也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

 

202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