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项工作 >> 非物质文化

龙都荟萃——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濮阳市非遗展演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9-6-13 09:43:21   点击:次   【打印】【关闭

       6月8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传承民族文化根脉,喜迎祖国70华诞,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崛起集团承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广场隆重举行。
       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活动内容包括“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图片展”等,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徐翠微主持开幕式,局长苗振江致辞,党组书记张玉民宣布开幕式开始。社文科、市非遗保护中心等相关同志参加了开幕式。
       活动现场,非遗项目色彩缤纷,各具特色,不仅有麦秆画、绢艺、布老虎、木雕、年画、通草浮雕等精美的手工艺品,还有锔艺、鸽哨等平时难得一见的项目,豆腐干、耗辣椒、枣醋、皮冻等美食更是引得无数群众驻足品尝;广场中央,陈列着60余块非遗项目摄影展板,图文并茂的展示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为了办好非遗展演活动,非遗中心深入各县区调研展演项目、拍摄了大量的非遗项目图片,我们从一百多个非遗项目中,推荐了50个项目组成了这次展览;制作了60块非遗项目摄影作品展板,摄影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同时,市非遗中心在市图书馆新馆布展的“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已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展示馆面积650平方,展品丰富,展馆设计美观大方,传统文化气氛浓厚,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场所,欢迎大家参观指导。
       目前,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级50项、市级294项、县级1000多项。近几年,濮阳市非遗中心深入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遗保护条例》,遵循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规律,克服困难,奋发作为,积极推进各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每年的重点工作如下 :
       一是开通全国首部非遗热线电话。 2014年5月26日,开通了全国首部非遗保护热线电话,为我市长期追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抢救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加了新的通道。《中国文化报》“新华网”“中国台湾网”“新民晚报网”“中国日报网”“搜狐”等几十家新闻媒体网站给与了报道,在全国非遗保护系统产生了广泛影响。
       二是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作用,在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联合下发了文件,于2014年6月11日,启动了“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长期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主要进行非遗法、非遗项目宣传,传承人教学。每年安排10多个学校,目前已到60多个学校开展了非遗展演活动,参观学生达20多万人次。
       三是举办非遗展览。多年来,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和元宵节、二月二等节日均举办“濮阳市非遗展演活动”“濮阳市首届非遗生产性保护创意大集”“濮阳市稀有剧种展演”“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览”“舞龙大赛”“北路坠子汇演”等,每次活动均组织近百家非遗项目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广场、戚城公园等地方举办展演活动。市非遗中心长年举办“濮阳市非遗摄影展览”“濮阳市非遗展示馆”,展示馆被省文化厅评为省级展示馆。
       四是非遗进乡村庙会。为了更好地宣传非遗项目和非遗法,让广大农民朋友了解非遗知识和保护非遗的重要性,非遗中心制作了70块非遗宣传版面,搬运到乡村古庙会,让非遗宣传直接面向群众。2014年以来,先后参加了仓颉陵古庙会、王什古庙会、田拐古庙会、舜帝古庙会等50多个古庙会,观看群众近80万人次,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五是非遗宣传工作。近几年,濮阳市非遗中心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了对濮阳非遗保护宣传工作。先后邀请央视国际频道“过年”摄制组来濮阳拍摄了“王助腊八鼓”、“郎中乡祭灶”民俗。组织华龙区宗氏杂技、清丰舞龙等非遗项目参加了央视七套在濮阳举办的“乡村大世界”节目;邀请央视七套“乡土”栏目摄制组在濮阳拍摄了杂技、麦秆画等非遗项目,“乡土”栏目以“杂技之乡的人们”之名面向海内外播出。2017年积极配合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东西南北过大年”节目,50分钟的节目,内容都是市非遗中心提供的(腊八鼓、春联、壮馍、舞龙、杂技)。推荐濮阳非遗项目文章100多篇,刊登在省市报刊和著名网络。积极和濮阳市邮政局合作,联合发行了《濮阳非遗—传统美术邮票》《濮阳市稀有剧种脸谱邮票》,让濮阳非遗走出濮阳,走向全国。
       六是非遗调研工作。近几年来,非遗中心常年奔波在五县二区乡镇,调研非遗生存现状。在各种书籍、报刊、网站上累计发表介绍濮阳非遗项目的文章近200篇。编印了30万字的《濮阳市非遗普查汇编》一书和《濮阳非遗》杂志。10多篇非遗论文和调研课题荣获省级以上奖项。先后为南乐元村镇、清丰县双庙乡东安上村、班家小镇景区等策划撰写了非遗园区可行性调研报告。
       七是非遗普查工作。为了进一步做好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散落在乡村的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传承,濮阳市非遗中心于2017年11月份和台前县非遗保护中心联合举办了“台前非遗普查工作”,全面开展非遗普查,取得经验后普及全市。为了配合非遗普查,印制了2万张非遗名片,在台前、小甘露等发放非遗名片300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