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文件

濮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18-8-20 09:41:35   点击:次   【打印】【关闭

 

     2018年上半年,市文广新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全局,立足实际,突出文化民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突出项目带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突出传承创新,推进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发展;突出扩大影响,推进舆论引导和文化传播;突出品位格调,推进文化环境继续改善;突出增强本领,推进文化队伍建设,奋力夺取濮阳文化强市建设新胜利。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及相关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各县区均已制定了建设方案,确保158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完成。截止目前,已建设772个,占总任务的49%。持续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文艺晚会展播、送演出下基层等活动70余场次,服务农村群众10万余人次。启动“百城万场”“群星耀龙都”“欢乐龙都 美丽濮阳”等活动,已演出200场次。举办“濮阳市市民大讲堂”、“文心讲堂”、创新发明、书法绘画、戏曲等专题讲座24期,开展阅读活动40余场次,10000余人次参加。各级文化馆(站)开设文化服务项目5个,举办培训12余期,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站),文物类博物馆、纪念馆等继续实施免费开放,规范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利用各类文化设施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服务群众10000人次。
(二)活动纷呈,文化惠民见成效
一是组织举办2018年春节文艺晚会、义写春联、灯谜有奖竞猜、现场书法大赛、“二月二”龙文化节等系列“春满中原”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民俗节庆、“教你一招”群众文化活动和濮阳市第三届“群文杯”书画展等群众文化赛事。二是积极开展“舞台艺术演出送基层”活动和“公益演出下基层”活动,已巡演236场次,观众达10万余人。组织开展“中原文化大舞台”惠民演出4场、“杂技进农村”活动14场。农村电影放映5736场,完成全年放映任务的16.26%。三是扎实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文艺工作者宣讲团宣讲演出活动,陆续在高新区、清丰县、濮阳县巡回演出36场,观众达4万余人。四是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4·23世界读书日期间举行了2018年全民阅读月启动仪式和“新时代新阅读新体验”专题讲座,并组织有新华书店等30多家出版物经营企业参加的“龙都书市”优惠售书活动。
(三)文艺生产传播持续繁荣
坚持以创作为中心,围绕十九大精神、扶贫攻坚、农村振兴、核心价值观等重大主题,实施文艺创作工程,创作大型现代戏《酸葡萄,甜葡萄》、《唐王驻村》、《豫北汉子》,大型历史剧《八都坊》《曹操在顿丘》,小型戏曲《不讲排场又何妨》《劝赌记》、《同一个梦同一家人》等一批优秀作品。组织全市“三下乡”“文艺轻骑兵走基层”集中活动60多场。扎实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市直和县区近20个学校参与其中。1月15日,联合宣传、教育等部门在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戏韵芬芳育桃李”濮阳市校园戏曲大赛颁奖暨“戏曲进校园”成果展演,20多个学校,2000余名小朋友参与其中,演出涵盖京剧、豫剧、花鼓戏、越剧等多个剧种,多家媒体进行了播放报道。
(四)开拓创新,文化产业稳步推进
积极发挥协会政府与企业桥梁和纽带作用,成立濮阳市文化产业协会。大力推动特色小镇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组织濮阳市濮水小镇、东北庄建业古集、耕读小镇、马辛庄小镇等特色小镇召开座谈会,探索打造一村一景、一片一品、田园长廊、城市文化会客厅的大格局产业链。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立了以副市长张宏义任组长的濮阳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濮阳市第一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协调会,研究部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濮阳市华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七批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组织濮阳市憨婆婆精丝老粗布有限公司等4家文化企业参加河南省第二届河洛大集,宣传和展示我市特色文化及产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邀请东旭蓝天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张彦峰一行来濮就建设孟子文化产业园、戚城文物景区提升等工作进行考察。组织濮阳市置腾实业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参加第二届河南省中小文化企业投融资路演项项目暨对接签约活动并参与观摩。积极做好2018中华张姓拜祖大典暨海峡两岸张氏宗亲联谊活动文化服务工作。
杂技产业国内市场演出红火,各杂技团队国内外演出活跃,深受国内外观众赞誉。
(五)文化遗产保护强推进
贯彻实施《戚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积极利用电子屏广播发放宣传册设置宣传栏等开展宣传工作,提高知晓率。继续做好戚城遗址综合提升工程,推进戚城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方案的审批和实施目前正在积极协调工作争取早日评审通过和实施高度重视西水坡考古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建设工作,已编制规划报告5种。收集整理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调查县区级博物馆运行情况,开展非国有博物馆自查和藏品备案工作。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多次与发改委对接,对大运河濮阳段资料进行补充,支持启动台前夹河、清丰苏堤、南乐元村大运河遗产保护项目。配合市基本建设工程,对高铁片区、中原路北片、106西井控规资料调查勘探18万平方米。在全市不定期开展文物建筑安全、消防安全大检查,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全市文物安全。
充分利用“4·18国际古迹遗址日”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举办了《我们的节日——春节》《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图片展》《濮阳市首届非遗百龙作品展览》等临时展览。启动“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完成了《国家级传统戏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规划纲要》(草稿)等文件的撰写工作。组织我市聂氏麦秆画、东北庄杂技、大弦戏等优秀非遗项目参加省内外非遗展示展演活动,积极推广我市优秀文化遗产资源。
(六)创新机制,文化市场监管再提升
扎实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围绕“同城一支队伍”,全面启动华龙区综合执法大队人员的移交、划转工作,移交协议已经华龙区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放宽准入标准,优化审批服务,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单位建设,做到事前指导、事中把关、事后评估的全方位监管。利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黑名单管理系统”,开展本地文化市场经营主体黑名单管理工作,完善市场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加强文化市场环境安全监管,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档案,做到一户一档、动态化监管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主体,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网络建设,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强化市场监管,净化社会环境,先后开展了“两会”安全保障、网络游戏专项整治、“闪电”1号、“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电影票房专项治理、全国文明城和卫生城迎检等24项专项治理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209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893家次,查处立案23起(其中文化类20起,新闻出版类3起)。
(七)讲好故事,广电宣传塑精品
认真策划高质量完成全市综合表彰大会、“两会”等重大活动的随行广播、现场直播。贯彻“三贴近”原则,利用全面改革、全新改版后的6大传播平台,着力打造了一批关注民生、更接地气的品牌栏目,突出濮阳特色,讲濮阳故事,讲百姓身边的故事;在全省各地市率先启动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工作,组建评议员队伍,强化精品意识,加强对节目评、听、看。
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安全播出各项管理措施,确保春节、“两会”等重要播出期的安全播出,实现了无事故发生。紧紧围绕“中国梦” “讲文明 树新风”和“文明道德”等主题创作出一批群众爱看的公益广告。其中我市各级电视台以公益广告形式播出的《护苗·网络安全课》节目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大力推动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市广播电视台和台前县广播电视台两家承担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任务,上半年设备安装工作已完成,现进入调试验收阶段。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面对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各项工作统筹不均衡,不同程度的存在重业务轻党务,重业务轻服务的现象;文化投入不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活力不足,文艺作品良莠不齐;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还有很大差距;文化产业总量偏小;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高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协助濮阳县做好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和创建工作,鼓励其他县区争创全省示范区。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管、用,促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以节庆和广场文化活动为重点,持续开展“春满中原”“舞台艺术送农民”“公益演出下基层”百城万场”“中原文化大舞台”“全民阅读”等惠民文化活动,掀起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新高潮。加大公共文化队伍免费培训力度,认真开展市县赛事选拔活动,积极参加省以上各类赛事活动。充分发挥市图书馆新馆服务职能,加强图书馆分馆监管。持续做好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文润之城。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开展文化精准扶贫,继续实施贫困地区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送戏下乡项目,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加强优秀作品传播,推广繁荣文艺创作生产
着眼于出精品、攀“高峰”,坚持一手抓创作生产,一手抓推广传播,全面繁荣我市文艺事业。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争取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加强文艺作品展演传播。做好改革开放40年重大节庆日期间的文艺活动策划、组织工作。参加国家、省各类赛事活动争取好成绩。
落实戏曲传承发展政策,完成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交流网络平台,抢救保护一批戏曲资料。继续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杂技进校园”活动,实现活动特色化、常态化、品牌化。
(三)开展文明探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依托我市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濮阳华夏历史传承创新区,继续做好濮阳古文化遗址的调查研究,努力开展好濮阳的中华古代文明探源工作。做好戚城遗址、清丰单拐革命旧址、范县颜村铺革命旧址、范县白衣阁革命旧址、瑕丘遗址、五代城墙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工作。积极推进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全面调查大运河遗产资源,编制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组织开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强化文物安全工作,加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搞好与公安部门协调,共同开展打击文物犯罪活动。全力配合大中型基本建设,做好我市基础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开展好非遗项目展演、非遗展板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等各类活动,多形式、多渠道打造非遗展示、宣传平台。进一步加大非遗项目展示传习场所建设,深度挖掘非遗保护场所的文化旅游效益。
(四)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探索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推动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协会、文化产业网、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等,完善产业发展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大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博物馆由静态展示向文化创意、参与体验转型,发展以濮阳市博物馆、中华第一龙博物馆、子路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博物馆游。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借体还魂”,走文化+的路子,鼓励和推动特色文化小镇项目与非物质文化等传统文化共赢发展。谋划储备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文化产业项目落地;
加强文化产品推介和宣传,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积极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国外和国内举办的各类文化产业交易活动。发挥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业务培训和行业交流,培养一批发展理念新、经营能力强、管理模式先进的高素质复合型经营文化产业人才管理队伍。积极参加全省文化产业融资项目路演活动。
(五)加快广电事业发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三贴近”, 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 ,拓展宣传广度和深度,提升报道质量,全力做好对内宣传报道,凝聚濮阳赶超发展正能量。精心打造新闻民生类栏目,切实加大对农业、社教类节目宣传报道的力度,切实改进重大活动、热点引导、突发事件的报道。密切与中央、省新闻单位的联系沟通,整合外宣资源,突出重点、挖掘亮点,强力推进对外宣传报道,展示濮阳良好发展新形象。强化精品意识,加强对节目评、听、看,抓好创新创优。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做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强化内部管理和安全监管,组织开展非法设台、广告监测、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管理、小片网治理等专项行动,确保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继续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影院管理工作,推进电影事业繁荣发展。
(六)坚持依法行政,繁荣文化市场
继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建立完善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打造高效、规范、专业的执法队伍。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升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文化娱乐业转型升级,促进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信用管理数据库。加强艺术品市场规范管理,促进艺术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严格把关市场准入和年度核验,推动新闻出版及版权工作发展。
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加强经营业主法律法规培训,增强经营业主守法意识,维护好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协调公安、工商等部门,扎实“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实现扫黄打非工作全覆盖。组织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闪电”“清源、净网、秋风、护苗”行动、交叉检查、暑期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全面推行文化市场“双随机一公开”工作,随机抽查事项达到执法事项的100%。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完成年度出版物补充更新。
 
 
 
                              2018年6月11